• 康复手法●关节松动术

    关节松动术(JointMobilization)为西方现代康复治疗的基本技术之一,是治疗师在关节活动可动范围内完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用来治疗关节功能障碍,如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受限或关节僵硬。关节松动术属于被动运动的范畴,其操作的速度比推拿要慢,在应用时常选择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作为治疗手段。因澳大利亚的麦特兰德(Maitland)对这一技术的发展贡献很大,故也称为“麦特兰德手法”或“澳式手法”。一、分类关节松动术可分为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两类。1.关节的生理运...

  • 康复手法●麦肯基力学疗法治疗技术

    麦肯基力学疗法创始于1956年,创始人是新西兰物理治疗师麦肯基(RobinMcKenzie),又称为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方法。其特点是:有完整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种脊柱与四周关节力学性失调。麦肯基力学疗法有三个理论基础:一是关于疼痛性质的描述,强调机械性疼痛适用于力学方法治疗;二是脊柱的动态间盘模型的描述,强调只有在纤维环外层保持完整的条件下,脊柱的运动才可以产生髓核运动,应用麦肯基力学治疗方法才有效;三是脊柱各方向运动时会产生一系列有规律的生物力学变化,强调对于脊柱的力...

  • 刮痧疗法概述

    一、痧症概述刮痧疗法,是指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以经络学说皮部理论为基础,术者利用铜钱、瓷匙、牛角片、玉石片等工具,按照一定的动作要求和技术要领,在人体体表进行刮拭,使皮下出现点状或斑状出血点(“痧象”),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这是狭义的刮痧疗法。刮痧疗法多用于治疗中医学及民间所特指的“痧症”,而事实上治疗“痧症”除“刮痧法”外,还有“焠痧”“放痧”“拍痧”“撮痧”“揪痧”“拈痧”“扭痧”“拧痧”“扯痧”“挤痧”“提痧”“掐痧”“拨痧”等方法,因而广...

  • 热敷疗法简介

    热敷疗法历史悠久,《五十二病方》和《内经》记载的“熨”法就是热敷法。古代的热敷方法很多,诸如药熨、汤熨、酒熨、葱熨、铁熨、盐熨、土熨等。热敷疗法具有热性和药性的双重效应。热敷疗法为中医常用的外治法之一,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通过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五十二病方》中就有“温熨”“药熨”“外洗”等外治方法用于“伤痉”“婴儿索痉”等多种病证。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另一部医书《养生方》中也有“药巾”和用烤热的肥肉贴敷患处以治疗跌打损伤的记载。《内经》将熨法与导引行气、乔摩、灸、...

  • 推拿功法学●易筋经●概述

    第一节 概 述易筋经是从我国古代流传至今的一种功法,相传起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为印度达摩所创。达摩尊者只身东来,一路扬经颂法,后落迹于少林寺。达摩内功深厚,在少林寺面壁禅坐九年,以致石壁上留下了他的身影。达摩留下《洗髓经》《易筋经》两卷秘经,《洗髓经》为内修之典,“洗髓”能“清其内”,归入慧可,但未传于世。《易筋经》为外修之书,“易筋”是“坚其外”,留于少林,流传至今。当时易筋经包括静功与动功,但由于静功是历代口口相传,逐渐失真,以后易筋经的传授已属动功十二势。...

  • 易筋经●易筋经特点

    第二节 易筋经特点一、抻筋拔骨易筋经十二势动作均要求上下肢与躯体得到充分屈伸、内收、外转等运动,从而使全身的骨骼及关节在定势动作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全方位运动。其目的就是通过“抻筋拔骨”,牵动脊柱与筋骨。如“九鬼拔马刀势”中的脊柱左右旋转与抻筋拔骨动作,“打躬势”中脊柱的主动前屈,“掉尾势”中脊柱前屈并在背伸的状态下侧伸动作,通过脊柱的旋转屈伸运动以带动四肢、内脏的运动,进而调节脏腑功能,畅通气血,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现代运动医学表明,通过充分的肢体屈伸,牵伸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

  • 国医大师医道传承•孙申田经颅针刺刺激疗法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 易筋经●易筋经十二势●第一式 韦驮献杵①势

    易筋经十二势第一式 韦驮献杵①势【原文】立身期②正直③,环拱④手当胸,气定⑤神皆敛⑥,心澄⑦貌亦恭⑧。【注解】①韦驮献杵:韦驮为佛教护法将军,立于天王殿弥勒像之背,正对释迦牟尼佛,手持金刚杵,又称韦驮将军;献:献祭,引申为进物以示敬意;杵:指舂米用的木棒,这里为兵器。韦驮献杵:是指韦驮将军进献兵器时的姿势。韦驮献杵一势是易筋经功法的开练架势。②期:希望。③正直:端正直立,全身放松。④拱:两手相对,合抱致敬。⑤定:平定,平静。⑥敛:内敛,安详。⑦澄:原意指水清澈无流动,此引申为...

  • 易筋经●易筋经十二势●第二式 横胆降魔①杵势

    第二式 横胆降魔①杵势【原文】足指②挂③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④口呆⑤。【注解】①横胆降魔:“胆”又作“担”。模仿韦驮运用两手横担、足趾抓地的姿势为降魔护佛,又称韦驮献杵第二势。②指:同趾。③挂:勾住,比喻练功时足趾抓住地面,支撑全身,稳定直立。④瞪:两目圆睁,炯炯有神。⑤呆:闭口,不言语。【正文析义】足趾抓地如树木生根,下盘稳固,手臂向两侧分开,与肩同高,一字形成水平位置。心静呼吸平和,凝神入静,口微闭,不言语,两目圆睁,炯炯有神,平视前方。【习练步骤】1.预备 同第...

  • 易筋经●易筋经十二势●第三式 掌托天门势

    第三式 掌托天门势【原文】掌托天门①目上观②,足尖著地③立身端,力周④骽胁浑如植⑤,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抵,鼻能调息觉心安⑥,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注解】①掌托天门:天门,即天庭是也,印堂与前发际之间。掌托天门,即模仿韦驮双手掌向上托天宫之门的姿势,又称韦驮献杵第三势。②目上观:双目仰视掌背。③著地:着地。④周:贯穿,分布。⑤浑如植:浑,很、非常、全也。如植,好像树干深植于地一般的牢固。⑥心安:心静神安。【正文析义】翻掌上举,掌托天门,两目仰视,足跟提起,...

第 247 页 , 共 35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