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刮痧操作要点

    刮痧操作方法中医古籍记载大体上有两种。(一)郭右陶《痧胀玉衡》刮法:“背脊颈骨上下及胸前胁肋、两背肩臂痧,用铜钱蘸香油刮之;或用刮舌刡[mǐn]子脚蘸香油刮之;头额、腿上痧,用棉纱线或苎麻蘸香油刮之;大、小腹软肉内痧,用食盐以手擦之。”王养吾所记刮法与此相同。(二)另一种是刘松峰《松峰说疫》载新定刮法:“脖项后当中洼处刮一道;脖项后左右大筋上各刮一道;前身两肩下、胁上软肉缝各斜刮一道;两胁肋软缝中左右各斜刮三道;左右肩靠着肩井软肉处各刮一道;背脊骨两旁竖刮,自项下至腰各刮一道...

  • 刮痧用具
    禾苗 2025-11-01

    刮痧用具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刮痧工具基本为铜钱、瓷酒(碗)杯(片)、铜勺柄、瓷汤匙、棉纱线、苎麻绳等,刮痧介质基本用冷开水、盐水、香油等。现在常用的刮痧用具变成:刮痧工具为专制刮痧板,刮痧介质为专制刮痧油。(一)刮痧板1.牛角类1)特点与功效牛角类刮痧板临床上尤以使用水牛角为多。水牛角味辛、咸、寒,辛可发散行气、活血消肿;咸能软坚润下;寒能清热解毒、凉血定惊。且质地坚韧、光滑耐用、原料丰富、加工简便;2)注意事项忌热水长时间浸泡、火烤或电烤;刮痧后需立即把刮板擦干,涂上橄榄油,并存...

  • 刮痧部位及治法

    通常所用的刮痧部位为:后项中线,两侧线,后背中线(由大椎穴至腰椎),两侧线自肩胛下缘至肋尽处,两肩自颈至肩尖,以之比较古法背部位置几无差别;另有肘窝和腘窝;其他如前胸、前膊、腹部等处,目前比较少用,腹部只在腹痛剧烈时用,并且项、额、鼻梁均为用手中、食指加以提捏至出红痕为止。上面所说刮痧是如今的狭义的刮痧,就是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蘸取一定的介质后,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痧”,从而达到活血舒筋、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之功效。其实过去针对痧证的是广...

  • 刮痧开背机理

    刮痧之所以一般都要从颈项和脊背开始,之所以能治疗疾病,张景岳说:“盖五脏之系咸附于背,故向下刮之则邪气亦随而降;凡邪气上行则逆,下则顺,改逆为顺,所以得愈。”吴鞠通说:“刮则其血皆分,住则复合,数数分合,动则阳生,关节通利而气得转,往往有随手而愈者。”由此可知,经络中的气机得到通畅而正常运行,就是治愈疾病的机理。从经络上看,后背不独是五脏之系,六腑的俞穴也有所系,并且,所刮的三道直线,正是督脉和太阳经所过。太阳主表,主头痛、脊痛,主一身之表的阳气;督脉总督诸经,主少腹冲心作痛...

  • 刮痧适宜的病机

    这里所说刮痧是指如今的狭义的“刮痧”,不是古代针对“痧证”的广义刮痧疗法。如今的刮痧法虽然是治疗痧症普遍运用的方法,但不是治疗痧症的唯一方法(现刮痧只是古代“刮痧”疗法具体操作中的一种),而是刮、放、药三法中的一法。“痧感肌表,人不自知则入半表半里,故胸中作闷,或作呕吐而腹痛生焉,此可焠刮而愈;痧毒入里,故欲吐不吐,欲泻不泻,冲心则心胸大痛,攻腹则盘肠吊痛,可放痧而愈。”《痧症全书》说,“痧阻于气分宜刮,壅于血分宜放。”还说,“在肤里发不出者则用刮。”“痧入于气分而毒壅者宜刮...

  • 部位刮痧功效

    刮头部,升阳醒神头部是全身阳经汇聚的地方。清晨起床后,用刮痧梳刮拭头部,能振奋阳气,使人神清气爽。方法是以头顶的百会穴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刮拭,至头皮有热感,如果有疼痛点,可在此点上反复刮拭5至10次。刮眼周,养眼明目相信大家都做过眼保健操,对其中的几个穴位也非常熟悉。而以刮痧代替手指的按揉,能对穴位形成更有效的刺激。先用刮痧梳点按睛明穴,然后以睛明穴为起点,外眼角为终点,分别从上眼眶和下眼眶两个方向刮拭,能改善眼睛周围的经络气血运行,缓解视疲劳、干涩。刮颈肩,活血舒筋颈肩...

  • 中医拔罐疗法对身体的好处和坏处

    中医拔罐能够扶正祛邪促进身体健康。平时我们身体出现疾病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体内的平衡被打破,这样气机的升降就会出现异常,体内的气血运行也就会紊乱,这样身体就会出现疾病了。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一起说说拔罐的好处和坏处,来了解下吧!  拔罐的好处和坏处  拔罐其实就是在火罐和皮肤之间形成一种真空,这样就会有比较强的吸拔之力,这种力量作用在我们的经脉以及穴位之上,这样毛孔就会充血,体内的一些病邪就会吸出体外,血液在经络之中运行就会更加的顺畅,脏腑的功能也能够提高,最终起到预防疾病的目...

  • 浅谈中医推拿

    中医推拿,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经络是人体内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气血运行的通路,它们在人体内彼此紧密相连,纵横交错,内通五脏六腑、外络肢体皮毛,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起着兴气血、通阴阳、养脏腑、利关节的作用。如果气血循经顺利运行。那么人自然身体健康,如果气血运行受阻,人就产生疾病。推拿疗法就是能够使经络畅通阴阳平衡,从而使人保持一个健康状态。 古代称中医推拿为按摩、按乔,是中国起源很早的一种治病防病的养生术。在还没有中药汤剂给人治病的时候,就已有用推拿的方...

  • 中医推拿手法浅谈

    中医推拿手法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操作方法可刺激人体的经络穴位或特定部位。其中有的以按捏为主,如按法、压法、点法、拿法、捏法等;有的以摩擦为主,如平推法、擦法、摩法、搓法、揉法等;有的以振动肢体为主,如拍法、抖法等;有的以活动肢体关节为主,如摇法、扳法、引伸法等。共约有一百余种。根据情况,可选择或综合应用。 推拿手法源于人类最初的本能动作,如摩擦取暖、抚按伤痛、母婴间抚摸及人体间相互触摸等。甲骨文载手法的代称和基本手法为“拊”。江陵张家山早期汉墓出土的《引书》中有“摩足跗”、“摇...

  • 外敷疗法|哮喘 咯血 面神经麻痹 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痛)

    外敷疗法·哮喘 穴位:涌泉穴(双) 操作方法:胡椒7粒、桃仁10粒、杏仁4粒、栀子仁3克,捣烂,用鸡蛋清调匀成糊状,男左女右,敷于脚心。外敷疗法·咯血 方法一 穴位:涌泉穴(双) 操作方法:取大蒜30克捣为泥,敷两足心涌泉穴,以纱布包扎固定。每天1次。 方法二 穴位:涌泉穴(双) 操作方法:用附子1枚捣烂,用醋调成饼。以热水洗脚,在足心涌泉穴敷上药饼。每天l次。外敷疗法·面神经麻痹 方法一 取位:患侧腮上 操作方法:取黑鱼头1个,捣烂,再将南星5克、天麻5克、草乌5克,共研为...

第 393 页 , 共 4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