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经脉·足少阴肾经(共27穴之中8穴)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十二经脉·足少阴肾经(共27穴之中8穴)(9) 筑宾 Zhùbīn[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太溪与阴谷的连线上,太溪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解剖] 在腓肠肌和趾长屈肌之间;深部有胫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和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本干。[主治] 癫狂,痫证,呕吐涎沫,疝痛,小儿脐疝,小腿内侧痛。[配伍] 配肾俞、关元治水肿;配大敦、归来治疝气;配承山、合阳、阳陵泉治小腿痿、痹、瘫;配水沟、百会治癫、狂、痫证。[刺灸法] 直刺0...

  • 十二经脉·足少阴肾经(共27穴之前8穴)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十二经脉·足少阴肾经(共27穴之前8穴)1.经脉循行:起于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涌泉)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后向上行于腿肚内侧,经股内后缘,通过脊住(长强)属于肾脏,联络膀胱。肾脏部直行脉:从肾向上通过肝和横膈,进入肺中,沿着喉咙,挟于舌根部。肺部支脉:从肺部出来,络心,流注于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肺部支脉:从肺部出来,络心,流注于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2.主要病候:咳血、气喘、舌干、咽喉、肿痛、水肿、大便秘结、泄泻、腰痛、脊股内后...

  • 十二经脉·足太阳膀胱经(共67穴之后11穴)

    (57) 承山 Chéngshān[定位] 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解剖] 在腓肠肌两肌腹交界下端;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股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神经。[主治] 痔疾,脚气,便秘,腰腿拘急疼痛。[配伍] 配大肠俞治痔疾。[刺灸法] 直刺1~2寸。(58) 飞扬 Fēiyáng[定位] 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直上七寸,承山穴外下方1寸处。[解剖] 有腓肠肌及比目鱼肌;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主治] 头痛,...

  • 十二经脉·足太阳膀胱经(共67穴之次后24穴)

    (33) 中髎 Zhōngliáo[定位] 在骶部,当次髎下内方,适对第4骶后孔处。[解剖] 在臀大肌起始部;当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处;为第三骶神经后支通过处。[主治] 便秘,泄泻,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腰痛。[配伍] 配足三里治便秘。[刺灸法] 直刺1~1.5寸。(34) 下髎 Xiàliáo[定位] 在骶部,当[定位] 在骶部,当中髎下内方,适对第4骶后孔处。[解剖] 在臀大肌起始部;有臀下动、静脉分支;当第四骶神经后支通过处。[主治] 腹痛,便秘,小便不利,带下,腰痛...

  • 十二经脉·足太阳膀胱经(共67穴之中14穴)

    (19) 胆俞 Dǎnshū[定位] 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解剖] 在背阔肌,最长肌和腱肋肌之间;有第十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十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主治] 黄疸,口苦,肋痛,肺痨,潮热。[配伍] 配阳陵泉、太冲胆道疾病。[刺灸法] 斜刺0.5~0.8寸。[附注] 胆的背俞穴。(20) 脾俞 Pǐshū[定位] 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解剖] 在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

  • 十二经脉·足太阳膀胱经(共67穴之次前12穴)

    (7) 通天 Tōngtiān[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解剖] 有帽状腱膜;有颞浅动、静脉和枕动、静脉的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主治] 头痛,眩晕,鼻塞,鼻衄,鼻渊。[配伍] 配迎香、合谷治鼻疾。[刺灸法] 平刺0.3~0.5寸。(8) 络却 Luòquè[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解剖] 在枕肌停止处;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大神经分支。[主治] 头晕,目视不明,耳鸣。[配伍] 配风池治头晕。[刺灸法] 平刺...

  • 十二经脉·足太阳膀胱经(共67穴之前6穴)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十二经脉·足太阳膀胱经(共67穴之前6穴)1.经脉循行:起于目内眦,上额交会于巅顶(百会)。巅顶部支脉:从头顶到颞颥部。巅顶部直行的脉:从头顶入里联络于脑,回出分开下行项后,沿肩胛部内侧,挟脊柱,到达腰部,从脊旁肌肉进入体腔联络肾脏,属于膀胱;腰部支脉:向下通过臀部,进入腘窝内;后项部支脉:通过肩胛骨内缘直下,经过臀部下行,沿大腿后外侧与腰部下来的支脉会合于腘疟窝中。从此向下,出于外踝后, 第五跖骨粗隆,至小趾外侧端(至阴),与足少阴经相接...

  • 十二经脉·手太阳小肠经(共19穴之后12穴)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十二经脉·手太阳小肠经(共19穴之后12穴)(8) 小海 Xiǎohǎi[定位] 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解剖] 尺神经沟中,为尺侧腕屈肌的起始部;有尺侧上、下副动脉和副静脉以及尺返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本干。[主治] 肘臂疼痛,癫痫。[配伍] 配手三里治肘臂疼痛。[刺灸法] 直刺0.3~0.5寸。[附注] 手太阳经所入为“合”。(9) 肩贞 Jiānzhēn[定位] 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

  • 十二经脉·手太阳小肠经(共19穴之前7穴)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十二经脉·手太阳小肠经(共19穴之前7穴)1.经脉循行:起于手小指外侧端(少泽),沿手背外侧至腕部直上沿前臂外侧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出于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于大椎(督脉)向下入缺盆部联络心脏,沿食管过膈达胃,属于小肠。缺盆部支脉:沿颈部上达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颊部支脉:上行目眶下,抵于鼻旁,至目内眦(睛明)、交于足太阳膀胱经。2.主要病候: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肩臂外侧后缘痛等。3....

  • 十二经脉·手少阴心经(共9穴)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十二经脉·手少阴心经(共9穴)1.经脉循行:起于心中,出属心系(心与其他脏器相连系的部位),过膈,联络小肠。“心系”向上支脉:挟咽喉上行,连系于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心系”直行的脉:上行于肺部再向下出于腋窝部(极泉)沿上臂内侧后缘,行于手太阴和手厥阴经的后面,至掌后豌豆骨部入掌内,沿小指内侧至末端(少冲)交于手太阳小肠经。2.主要病候:心痛、咽干、口渴、目黄、胁痛、上臂内侧痛、手心发热等。3.主治概要:主治心、胸、神经病及经脉循行部位...

第 390 页 , 共 40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