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禾苗 2025-11-01
内经针法之补泻原则与依据
《内经》包括《灵枢》和《素问》两部书,各八十一篇。主要从阴阳、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按摩、方药、疾病、摄生等各方面,对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以及诊断治疗方法作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论述,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内经》中关于针法的论述涉及到针刺的器具、持针的法则、刺法的种类、补泻手法的区分、针刺剂量的掌握、针刺的宜忌、针灸医师的应备条件以及某些疾病的针刺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刺法和补泻法。针刺补泻的原则《灵枢·官能》:“用针之服,必有法则。”针灸临床必须根据病症...
-
禾苗 2025-11-01
内经针法之《官针》篇论刺法
《灵枢·官针》篇记载的各种刺法,主要是讨论如何使用九针来治疗不同病症。其中有以九针应九变的“九刺”。另根据病变部位的深浅、大小等不同,提出了刺浅、刺深和发针多少以及运用不同的针刺角度,以适应十二经的各种病症的“十二刺”。“五刺”是针对五脏有关病变而提出的。“三刺”是指毫针刺入皮肤后,分浅中深等三种不同深度的分层刺法,后世发展为烧山火、透天凉等综合补泻法。《灵枢·官针》:“凡刺有九,以应九变。”所谓变者,是指不同性质的病变。故九刺的主要内容就是讨论九类不同性质的病变,应运用九种...
-
禾苗 2025-11-01
内经针法之针刺的得气与补泻
毫针由于针体细小,对机体的损伤轻微,故在临床上应用最广,其操作方法也最为细致。古代九针即以毫针为主体。《灵枢·九针十二原》:“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标幽赋》:“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亦即此意。毫针为各种针具的代表,其应用特别注重得气和补泻法。分述如下:得气和候气《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说明针刺的得气,是取得疗效的关键。得气的快慢还与体质、气候等有一定的关系。凡患者体质较强,在气候温暖的情况下,针刺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