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技术操作规范

禾苗 阅读:5 2025-11-01 18:12:25 评论:0
1、作用和适应范围刮痧,是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该技术具有祛除邪气,疏通经络,舒筋理气,驱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其适合于易感冒、肢体不适、疲劳、失眠等亚健康状态,以及女性生理周期养护等日常养生保健。2、用品物品准备(1)器械:治疗床(2)物品:刮痧板(3)用品:万花油3、操作流程和步骤(1)消毒刮痧板,让病人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其施治部位。(2)拿刮板法:用手掌握着刮板,治疗时刮板厚的一面对手掌,保健时刮板薄的一面对手掌。用万花油涂于需刮痧部位进行刮痧。(3)刮拭部位及方向:颈、背、腹、上肢、下肢部从上向下刮拭,胸部从内向外刮拭,不得来回刮动;背部:先从第七颈椎起,沿着督脉由上而下刮至第五腰椎,然后从第一胸旁开沿肋间向外侧斜刮;也可在穴位处施术,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天突、曲池及背部的一些腧穴;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 45 度-90 度进行刮痧。(4)补泻:一般来讲,顺着经络的走行进行刮拭,即为补刮,逆着经络的走行进行刮拭即为泻刮。(5)刮痧时间:用泻刮或平补平泻手法进行刮痧,每个部位一般要刮 3-5 分钟;用补刮手法每个部位刮拭时间为 5-10 分钟。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刮痧次数一般是第一次刮完等 3 至 5 天,痧退后再进行第二次刮治。出痧后一至二天,皮肤可能轻度疼痛、发痒,这些反应属正常现象。4、注意事项(1)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夏季刮痧时,应回避风扇直接吹刮拭部位。(2)刮痧出痧后 30 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拭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 3-6 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4)刮痧出痧后最好饮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盐水),并休息 15-20 分钟。5、禁忌症(1)孕妇的腰骶部与腹部、妇女经期均忌用。(2)年老体衰、久病体虚、或极度疲劳、剧烈运动后、过饥过饱、醉酒均不宜或慎用。(3)严重心脏病、各种出血性疾病、结核病、肿瘤、脓毒血症、骨折早期(包括颈椎骨折损伤)、截瘫初期、烫伤、皮肤破损部位及溃疡性皮炎等不宜使用。6、意外情况处理若患者在刮痧过程中出现头晕、出血不止、昏迷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操作,让患者仰卧休息,监测生命体征情况,若情况继续恶化,给予相应急救措施后及时转院治疗。注:本文出自广东省中医药局广东省中医“治未病”指导中心发布《中医“治未病”服务技术操作规范》

本文 zblog模板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www.423289.com/post/2224.html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