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经八脉·任脉(共24穴之中10穴)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奇经八脉·任脉(共24穴之中10穴)(6) 气海 Qìhǎi[定位]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解剖] 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脉、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主治] 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禁,癃淋,遗尿,遗精,阳萎,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配伍] 配三阴交治白浊、遗...

  • 奇经八脉·任脉(共24穴之前5穴)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奇经八脉·任脉(共24穴之前5穴)1.经脉循行: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部,向上行于阴毛部,沿腹内向上经前正中线到达咽喉部,再向上环绕口唇,经面部入目眶下。2.主要病候:疝气、带下、腹中结块等。3.主治概要: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神志病。(1) 会阴 Huìyīn[定位] 在会阴部,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当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解剖] 在球海绵体中央,有会阴浅、深横肌;...

  • 奇经八脉·督脉(共28穴之后12穴)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奇经八脉·督脉(共28穴之后12穴)(17) 脑户 Naohù[定位] 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解剖] 在左右枕骨肌之间;有左右枕动、静脉分支,深层常有导血管;布有枕大神经分支。[主治] 头重,头痛,面赤,目黄,眩晕,面痛、音哑,项强,癫狂痫证,舌本出血,瘿瘤。[配伍] 配通天、脑空治头重痛;配人中、太冲、丰隆治癫狂痫。[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18) 强间 Qiángjiān...

  • 奇经八脉·督脉(共28穴之前16穴)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奇经八脉·督脉(共28穴之前16穴)1.经脉循行: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后行于脊柱的内部,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上行巅顶,沿前额下行鼻柱。2.主要病候:脊柱强痛,角弓反张等证。3.主治概要: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疾病。(1) 长强 Chángqiáng[定位] 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解剖] 在肛尾膈中;有肛门动、静脉分支,棘间静脉丛之延续部;布有尾神经及肛门神经。[主治] 泄泻,痢疾...

  • 十二经脉·足厥阴肝经(共14穴之后6穴)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十二经脉·足厥阴肝经(共14穴之后6穴)(9) 阴包 Yīnbāo[定位] 在大腿内侧,当股骨上髁上4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解剖] 在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内收长肌中点,深层为内收短肌;有股动、静脉,旋股内侧动脉浅支;布有股前皮神经,闭孔神经浅、深支。[主治] 月经不调,遗尿,小便不利,腰骶痛引小腹。[配伍] 配交信治月经不调;配关元、肾俞治气虚不固之遗尿;配箕门、足五里、血海治膝股内侧疼痛,小儿麻痹的肌萎缩。[刺灸法] 直刺0.8~1寸...

  • 十二经脉·足厥阴肝经(共14穴之前8穴)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十二经脉·足厥阴肝经(共14穴之前8穴)1.经脉循行:起于足大趾上毫毛部(大敦),经内踝前向上至内踝上八寸外处交出于足太阴经之后,上行沿股内侧,进入阴毛中,绕阴器,上达小腹,挟胃旁,属肝络胆,过膈,分布于胁肋,沿喉咙后面,向上入鼻咽部,连接于“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上出于前额,与督脉会合于巅顶。“目系”支脉,下行颊里、环绕唇内。肝部支脉:从肝分出,过膈,向上流注于肺,与手太阴肺经相接。2.主要病候:腰痛、胸满、呃逆、遗尿、小便不利、...

  • 十二经脉·足少阳胆经(共44穴之后13穴)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十二经脉·足少阳胆经(共44穴之后13穴)(32) 中渎 Zhōngdú[定位] 在大腿外侧,当风市下2寸,或腘横纹上5寸,股外肌与股二头肌之间。[解剖] 在阔筋膜下,股外侧肌中;有旋股外侧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主治] 下肢痿痹、麻木,半身不遂。[配伍] 配环跳、风市、膝阳关、阳陵泉、足三里治中风后遗症、下肢瘫痪及小儿麻痹症。[刺灸法] 直刺1~1.5寸;可灸。(33) 膝阳关 Xīyángguān[定位] 在膝外侧...

  • 十二经脉·足少阳胆经(共44穴之次后9穴)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十二经脉·足少阳胆经(共44穴之次后9穴)(23) 辄筋 Zhéjīn[定位] 在侧胸部,渊腋前1寸,平乳头,第4肋间隙中。[解剖] 在胸大肌外缘,有前锯肌,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外侧皮支。[主治] 胸肋痛,喘息,呕吐,吞酸,腋肿,肩臂痛。[配伍] 配肺俞、定喘治胸闷喘息不得卧;配阳陵泉、支沟治胸胁痛。[刺灸法] 斜刺0.5~0.8寸;可灸。(24) 日月 Rìyuè[定位] 在上腹部,当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前正...

  • 十二经脉·足少阳胆经(共44穴之中8穴)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十二经脉·足少阳胆经(共44穴之中8穴)(15) 头临泣 Tóulínqì[定位] 在头部,当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处。[解剖] 在额肌中;有额动、静脉;布有额神经内、外支会合支。[主治] 头痛,目眩,目赤痛,流泪,目翳,鼻塞,鼻渊,耳聋,小儿惊痫,热病。[配伍] 配阳谷、腕骨、申脉治风眩;配肝俞治白翳;配大椎、腰奇、水沟、十宣治中风昏迷癫痫;配大椎、间使、胆俞、肝俞治疟疾。[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

  • 十二经脉·足少阳胆经(共44穴之次前7穴)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十二经脉·足少阳胆经(共44穴之次前7穴)(8) 率谷 Shuàigǔ[定位] 在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直上方。[解剖] 在颞肌中;有颞动、静脉顶支;布有耳颞神经和枕大神经会合支。[主治] 头痛,眩晕,呕吐,小儿惊风。[配伍] 配印堂、太冲、合谷治小儿急慢惊风、眩晕、耳鸣;配合谷、足三里治流行性腮腺炎。[刺灸法] 平刺0.5~1寸;可灸。[附注] 足太阳、少阳之会。(9) 天冲 Tiānchōng[定位] 在头部,当耳根后缘直...

第 402 页 , 共 4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