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上肢部穴位●四横纹

    四横纹定位 掌面食、中、无名、小指近侧指间关节横纹处。操作 有掐四横纹与推四横纹之分。术者一手持小儿四指固定,另一手拇指甲自食指横纹至小指横纹依次掐3~5次,称掐四横纹;或一手将患儿四指并拢用另一手拇指螺纹面从小儿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处,推100~300次,称推四横纹。功效 掐四横纹:退热除烦,散瘀结。推四横纹:调中行气,和气血,清胀满。临床应用 用治胸闷痰喘,多与运八卦、推肺经、推膻中等合用;治疗疳积,腹胀,气血不和,消化不良等症,常与补脾经、揉中脘等合用。按:亦可毫针或...

  •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上肢部穴位●小横纹

    小横纹定位 掌面食、中、无名、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操作 有掐小横纹和推小横纹之分。术者一手持小儿四指固定,另一手拇指甲自食横纹至小指横纹依次掐3~5次,称掐小横纹;或一手将患儿四指并拢用另一手拇指桡侧从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处,推100~150次,称推小横纹。功效 掐小横纹:退热,消胀散结。推小横纹:治疗肺部干性啰音。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脾胃热结,口唇破烂及腹胀等症。因脾虚腹胀者,兼补脾经;因食损者,兼揉脐、清补脾经、运八卦;口唇破裂、口舌生疮者,常与清脾经、清胃经、清天河水合...

  •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上肢部穴位●大肠

    大 肠定位 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呈一直线。操作 有补大肠与清大肠之分。补大肠:术者一手持小儿食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螺纹面由小儿食指尖直推向虎口100~500次,称补大肠。清大肠:术者一手持小儿食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螺纹面由小儿虎口推向食指尖100~500次,称清大肠。补大肠和清大肠统称为推大肠。功效 补大肠:涩肠固脱,温中止泄。清大肠: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临床应用 补大肠常用于虚寒腹泻,脱肛等病症,常与补脾经、推三关、补肾经、揉脐、分腹阴阳、推上七节骨合用。清...

  •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上肢部穴位●小肠

    小肠定位 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至指根呈一直线。操作 有补小肠和清小肠之分。补小肠:术者一手持小儿小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螺纹面由小儿指尖推向指根100~500次。清小肠:术者一手持小儿小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螺纹面由小儿指根推向指尖100~500次。补小肠和清小肠统称为推小肠。功效 补小肠:温补下焦。清小肠:清利下焦湿热,泌别清浊。临床应用 补小肠常用于下焦虚寒,多尿,遗尿,常与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揉丹田、揉肾俞、擦腰骶部合用。清小肠多用于小便短赤不利,尿闭,水泻等症,若...

  •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上肢部穴位●肾顶

    肾 顶定位 小指顶端。操作 术者一手持小儿小指以固定,另一手中指或拇指端按揉小儿小指顶端100~500次,称揉肾顶。功效 收敛元气,固表止汗。临床应用 常用于自汗、盗汗或大汗淋漓不止等症。阴虚盗汗,多与揉肾经、揉二人上马、补肺经等同用;阳虚自汗配补脾经。...

  •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上肢部穴位●肾纹

    肾 纹定位 手掌面,小指远侧指间关节横纹处。操作 术者一手持小儿小指以固定,另一手中指或拇指端按揉小儿小指远侧指间关节横纹处,揉100~500次,称揉肾纹。功效 祛风明目,散瘀结。临床应用 治疗目赤肿痛,常与清心经、清肝经合用;治疗口舌生疮,弄舌,常与清胃经、清心经、清天河水同用;治疗高热,呼吸气凉,手足逆冷等症,常与清肝经、清心经、清肺经、揉小天心、退六腑、清天河水、推脊同用。(小儿推拿学)...

  •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下肢部穴位●箕门(足膀胱)

    箕门(足膀胱)本节以经穴为主,介绍箕门、百虫等13个穴位。箕门(足膀胱)定位 在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呈一直线。足膀胱属小儿推拿的特定穴,呈线状。有左为膀胱,右为命门之说。操作 有推足膀胱与拿足膀胱之分。以食、中两指螺纹面着力,自膝盖内侧上缘向上直推至腹股沟处100~300次,称推足膀胱或称推箕门;以拇指与食、中两指相对着力,提拿该处肌筋3~5次,称拿足膀胱或称拿箕门。功效 利尿,清热。临床应用 常用于治疗癃闭,小便赤涩不利,尿闭,水泻及该处痿软无力等病症。推箕门性平和,...

  •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下肢部穴位●百虫(血海)

    百虫(血海)定位 在膝上内侧肌肉丰厚处,当髌骨内上缘2.5寸处。属足太阴脾经。操作 有按揉百虫与拿百虫之分。以拇指指端或螺纹面的前1/3处着力,稍用力按揉百虫10~30次,称按揉百虫;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指端着力,提拿百虫3~5次,称拿百虫。功效 通经活络,平肝息风。临床应用 常用于治疗四肢抽搐,下肢痿躄不用。多与拿委中、按揉足三里等相配合,以治疗下肢瘫痪、痹痛等病症;若用于惊风抽搐,则手法刺激宜重。文章出自:《小儿推拿学》...

  •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下肢部穴位●膝眼(鬼眼)

    膝眼(鬼眼)定位 在髌骨下缘,髌韧带内外侧凹陷中。外侧凹陷称外膝眼,又称犊鼻,属足阳明胃经;内侧凹陷称内膝眼,又名膝目,属经外奇穴。操作 有按膝眼、揉膝眼与掐膝眼之分。以拇指端着力,或用拇、食两指端同时着力,稍用力按压一侧或内外两侧膝眼穴10~20次,称按膝眼;以一手或两手拇指螺纹面着力,揉动一侧或两侧膝眼穴50~100次,称揉膝眼;若用拇指爪甲掐一侧或两侧膝眼穴3~5次,称掐膝眼。功效 通经活络,息风止搐。临床应用 常用于治疗下肢痿软无力,惊风抽搐,膝痛等病症。临床上按、掐...

  •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下肢部穴位●足三里(三里)

    足三里(三里)定位 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约一横指处,当胫骨前肌上。属足阳明胃经。操作 以拇指端或螺纹面着力,稍用力按揉20~100次,称按揉足三里。功效 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强壮身体。临床应用 常用于治疗腹胀,腹痛,呕吐,泄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及下肢痿软乏力等病症。多与推天柱骨、分推腹阳阳等相配合,以治疗呕吐;与推上七节骨、补大肠等相配合,以治疗脾虚泄泻;常与捏脊、摩腹等相配合,以作小儿保健。文章出自:《小儿推拿学》...

第 364 页 , 共 40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