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拔罐的功能主治

    “拔火罐”是民间对拔罐疗法的俗称,又称“拔管子”或“吸筒”。它是借助热力排除罐中空气,利用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病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散淤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比如:人到中年,筋骨疼常见,按中医的解释多属风湿入骨。拔火罐时罐口捂在患处,可以慢慢吸出病灶处的湿气,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恢复机能的...

  • 拔罐一直是老百姓日常救治方法

    拔火罐疗法又称“角法”, 拔火罐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淤血,调动人体干细胞修复功能,及坏死血细胞吸收功能,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当然拔火罐不像针灸那样对穴位定位要求十分准确,主要是点、线、面结合的问题,通过中医的寒、热、虚、实辨证,选择一些经络所过或经气聚集的部位。“拔火罐”是我国民间流传很久的一种独特的治病方法,俗称“拔罐子”、“吸筒”,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叫作“火罐气”,《外科正宗》中又叫“拔筒法”。古代多用...

  • 不同季节拔罐操作防护事项

    一、春天拔罐防护事项春天天气转暖,气温开始回升。但北方突然来袭的春寒,还是会让猝不及防的人患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由风寒引起的感冒,用火罐将寒气拔出可有效缓解症状。治疗时要注意罐口的润滑。北方天气干燥,尤其是春天,又冷又干。这种环境下人的皮肤缺少水分,拔火罐时容易造成皮肤破裂。二、夏天拔罐防护事项夏天气温较高,加上雨水多,人很容易有皮肤病如痱子。这时拔火罐主要为了去湿气。由于夏天出汗较多,拔罐前最好洗个澡,把身体擦干,别让汗液影响火罐的吸附。拔完不要立即洗澡,即使身上出汗很多也...

  • 拔罐要有三点值得警惕的情况

    一、有肺部慢性病的人会导致肺泡破裂有肺部基础病的患者,如慢阻肺、肺结核、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不适用拔火罐。肺部有炎症时,经常会伴随肺泡的损伤或肺部有体液潴留。如果用拔火罐进行治疗,会使胸腔内压力发生急剧变化,导致肺表面肺大泡破裂,从而发生自发性气胸。二、拔火罐后洗澡容易着凉拔火罐后不宜洗澡,很多爱在浴池洗澡的人常说“火罐和洗澡,一个也不少”。确实,温热的澡水和温热的火罐,洗完再拔,拔完再洗,想想都舒服。可是这顺序还真要注意,可以洗完澡后拔火罐,但是绝对不能在拔罐之后马上洗澡...

  • 从拔罐的反应来诊断和辅助诊断疾病

    中医拔罐时,无论用何种方法将罐吸于体表,由于罐子的负压吸引作用,局部软组织可隆起于罐口平面以上,病人觉得局部有牵拉发胀感,或发热、温暖、凉气外出、舒适感等,有的病证立即或渐渐减轻,甚至完全消除。当然,上述感觉并非全部出现,依个体反应的不同,出现的多寡显隐有别。留罐到一定时间(数分钟至十多分钟),或闪罐、走罐多次后,局部的软组织呈现潮红、紫红色(瘀斑色),或出现丹痧(小点状,紫红色疹子),起罐后皮肤的这些变化可能维持一至数天。这些,都属于拔罐疗法的治疗效应。可根据局部的反应情况...

  • 药罐各法操作简介

    药罐是在拔罐的操作时加入适量相应的药物,形成相应的药罐,其主要的方法如下。(一)药物闪火法:即是以酒精浸泡一些药物(如红花、全蝎等)制成药物酒精棉球后以镊子夹住点燃的棉球,在罐内绕1~3圈后,将火退出,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即可吸附在皮 肤上。(二)药物投火法:是用易燃的药物(如橘皮、苏合香木等)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扣在事先选好的部位上,即可吸附在皮肤之上。(三)药物滴酒法:是用无水酒精或白酒浸泡某些药物(如木香、九香虫、木瓜、千年健等)数周后取该液1~3滴滴入罐内,...

  • 拔罐在家操作要讲方法

    专家提醒:既然是一种专业的治疗手段,拔火罐当然并不简单,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自行在家拔火罐,容易造成危险,生活中并不乏拔火罐时出现意外的事件。如果乱施穴道,有时还会适得其反。首先要注意选材,中医多用竹筒,如找不到,玻璃瓶、陶瓷杯都可以,只是口一定要厚而光滑,以免火罐口太薄伤及皮肉,底部最好宽大呈半圆形。在拔火罐前,应该先将罐洗净擦干,再让病人舒适地躺好或坐好,露出要拔罐的部位,然后点火入罐。点火时一般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拿已点着火的探子,操作要迅速,将着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几...

  • 刮痧疗法的起源及著作

    刮痧疗法的雏形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往往会本能地用手或石片抚摩、捶击体表某一部位,有时竟使疾病获得缓解。刮痧疗法的雏形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往往会本能地用手或石片抚摩、捶击体表某一部位,有时竟使疾病获得缓解。通过长期的发展与积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砭石是针刺术、刮痧法的萌芽阶段,刮痧疗法可以说是砭石疗法的延续、发展或另一种存在形式。随历史之发展,刮痧未能像针灸等疗法一样得以系统发展,而是流于民间。如,清代《痧胀玉衡》王庭《序》中所说:“先是乡人用粪秽感...

  • 经络总论
    禾苗 2025-11-01

    经络总论

    ——《针灸学》第一章 经络总论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学的理论核心。《内经》关于经络的记载说,它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内外,贯串上下,将人体各部的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藉以运行气血,营养全身,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护协调和相对平衡。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路。经和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指经脉,犹如途径,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为络脉,它譬如网络,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是经络系统中的分支。所谓经气即经络之气,概指经...

  • 灸法材料
    禾苗 2025-11-01

    灸法材料

    灸法(moxibustion),以艾叶等可燃材料或其他热源在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温烤,以起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作用的医疗保健方法。是针灸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灸法材料主要为艾叶。艾叶是菊科植物艾的叶。系多年生草本,普遍野生。艾叶味苦、辛,性温,入脾、肝、肾三经,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消肿散结的功效。艾草也是一种很好的食物,在中国南方传统食品中,有一种糍粑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原料做成的(参见艾糍)。即:用清明前后鲜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

第 349 页 , 共 36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