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疗康复之减肥火疗

    肥胖症中医称“形盛”,凡除外水钠潴留或肌肉特别发达等因素,而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即为肥胖。肥胖症的主要原因如下: A遗传:遗传原因能量代谢降低,而进食过多。 B饮食:热量摄入过多,尤其是高脂肪饮食。 C活动:长期不活动与运动少,消耗能量少。 D性别与职业:女性多于男性,活动少的职业,做车出行及少动的工作。 E年龄:35岁后肥胖发生增多。 F精神因素:迷走神经兴奋胰岛素分泌增多,食欲异常亢进;精神高度紧张,交感神经兴奋,食欲抑制。 G代谢因素:合成代谢亢进。 H内分泌因素...

  • 火疗康复之踝关节扭伤早用火疗

    扭伤后该部位容易有离经之血滞留凝结不去,导致该处血液循环难以恢复正常,此所谓“陈血不去,新血不生”,不及时消肿化瘀,日久容易导致局部组织黏连、钙化,成包块或骨刺,严重影响正常生理机能。火疗具有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的作用,且一般比其它治法效果要快捷。 踝关节扭伤时可以采用以下操作来缓解症状的发生: 1、首先备好一小碟子,选高度白酒倒入小碟子内,用打火机或火柴将酒精点燃; 2、踝关节扭伤者脱去鞋袜,充分暴露受伤踝关节,操作者用双手蘸起带火焰的白酒,迅速在患侧踝关节处按摩,待火熄灭,...

  • 埋针法(皮内针疗法)

    皮内针是以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部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埋藏的一种方法。又称埋针法。临床需作较长时间留针的病症,可采用本法。皮内针针具皮内针是用不锈钢特制的小针。有颗粒型、揿钉型两种:颗粒型(麦粒型):一般针长约1cm,针柄形似麦粒或呈环形,针身与针柄成一直线。揿钉型(图钉型):针身长约0.2-0.3cm,针柄呈环形,针身与针柄呈垂直状。皮内针针刺方法针刺前针具和皮肤(穴位)均进行常规消毒。(1)颗粒型皮内针操作方法:刺入操作:左手拇食指按压穴位上下皮肤,稍用力将针刺部...

  • 刺血络(三棱针疗法)

    三棱针是用于点刺放血的针具,用它刺破患者身体上的一定穴位或浅表血络,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刺络法。亦称为“刺血络”。古人对刺络放血非常重视。如《灵枢·九针论》谈到九针中的锋针主要就用于“泻热出血”。《素问·血气形志篇》说“凡治病必先去其血”。《灵枢·九针十二原》篇中还提出了“宛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灵枢·官针》中更有“络刺”、“赞刺”、“豹文刺”等法,虽针具、方法不尽相同,但都属于刺络放血法的范畴。《灵枢·血络论》还进一步阐明刺血法的应用范围,如血脉“盛坚横以赤”...

  • 穴位注射(水针疗法)

    “水针”又称“穴位注射”,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水针用具及常用药液用具:使用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根据使用药物的剂量大小及针刺的深度选用不同的注射器和针头。常用的注射器为1ml(用于耳穴和眼区穴位)、2ml、5ml、10ml、20ml;常用针头为4-6号普通注射针头,牙科用5号长针头,及封闭用长针头。常用药物:水针的常用药物有以下几类:(1)中草药制剂:复方当归注射液、丹参、板蓝根、威灵仙、徐长卿、夏天无、肿节风、丁公藤、鱼腥草、银黄注射液等多种中草药...

  • 挑刺疗法
    禾苗 2025-11-01

    挑刺疗法

    挑刺疗法是在一定穴位或部位,用特制针具挑断皮下白色纤维组织,以治疗某些疾病的一种方法。它由中医九刺中的“络刺”发展而来。临床用于血管神经性头痛、肩周炎、慢性喉炎、神经衰弱性失眠、胃脘痛、腰肌劳损、脑血栓形成而引起的偏瘫、颈椎综合征、坐骨神经痛、支气管哮喘等多种疾病。挑刺用具1、三棱针、圆利针、大号注射针头,亦可用牙科用的器械改制成锋利的三棱针样长约10厘米的挑治针,还可用眼科“角膜钩”改制成“钩状挑治针。”2、消毒用品、酒精棉球、碘酒和碘酒棉球、敷料、胶布等。挑刺部位选择挑刺...

  • 拔罐的渊源
    禾苗 2025-11-01

    拔罐的渊源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火罐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之一,在我国民间使用很久了。晋代医学家葛洪著《肘后备急方》里,就有角法的记载。所谓角法,是用挖空的兽角来吸拔脓疮的外治方法。唐代王焘着的《外台秘要》,也曾介绍使用竹筒火罐来治病,如文内说:“……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半,一头留节,无节头削令薄似剑,煮此筒子数沸,及热出筒,笼墨点处按之,良久,以刀弹破所角处,又煮筒子重角...

  • 拔罐吸拔操作方法

    1、火罐法:利用燃烧时的火焰的热力,排去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将罐吸着在皮肤上。有下列几种方法:(1)投火法:将薄纸卷成纸卷,或裁成薄纸条,燃着到1/3时,投入罐里,将火罐迅速叩在选定的部位上。投火时,不论使用纸卷和纸条,都必须高出罐口一寸多,等到燃烧一寸左右后,纸卷和纸条,都能斜立罐里一边,火焰不会烧着皮肤。初学投火法,还可在被拔地方,放一层湿纸,或涂点水,让其吸收热力,可以保护皮肤。(2)闪火法:用7~8号粗铁丝,一头缠绕石棉绳或线带,作好酒精捧。使用前,将酒精棒稍蘸95...

  • 拔罐临床应用方法

    临床应用拔罐法时,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拔罐法。常见的拔罐法有以下6种:1、留罐法亦称坐罐法。是指拔罐吸附在施术部位后滞留一定时间的方法。一般留置10-15分钟为度,而且单罐、多罐皆可应用。镇痛效果较好。此法一般疾病均可应用,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症、感冒咳嗽、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等病症。但夏季或皮肤较嫩的部位,留罐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损伤皮肤。2、闪罐法闪罐法 :是指多采用闪火法将罐拔住即拔罐吸附于相应施术部位后,用一只手压住皮肤,另一只手握住罐体立即拔下,再迅速拔住的方法。...

  • 拔罐操作流程

    一、术前准备:(一)仔细检查病人,以确定是否适应症,有无禁忌。根据病情,确定处方。(二)检查应用的药品、器材是否齐备(尤其检查罐口是否光滑和有无残角破口),然后一一擦净,按次序排置好。(三)对患者说明施术过程,解除其恐惧心理,增强其治疗信心。二、患者体位:病人的体位正确与否,关系着拔罐的效果。正确体应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能够放松,施术部位可以充分暴露。一般采用的体位有以下几种:(一)仰卧位:适于前额、胸、腹及上下肢前面。(二)俯卧位:适于腰、背、臀部及上下肢后面。(三)侧卧位...

第 336 页 , 共 34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