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经脉·足太阳膀胱经(共67穴之次前12穴)

    (7) 通天 Tōngtiān[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解剖] 有帽状腱膜;有颞浅动、静脉和枕动、静脉的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主治] 头痛,眩晕,鼻塞,鼻衄,鼻渊。[配伍] 配迎香、合谷治鼻疾。[刺灸法] 平刺0.3~0.5寸。(8) 络却 Luòquè[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解剖] 在枕肌停止处;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大神经分支。[主治] 头晕,目视不明,耳鸣。[配伍] 配风池治头晕。[刺灸法] 平刺...

  • 十二经脉·足太阳膀胱经(共67穴之前6穴)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十二经脉·足太阳膀胱经(共67穴之前6穴)1.经脉循行:起于目内眦,上额交会于巅顶(百会)。巅顶部支脉:从头顶到颞颥部。巅顶部直行的脉:从头顶入里联络于脑,回出分开下行项后,沿肩胛部内侧,挟脊柱,到达腰部,从脊旁肌肉进入体腔联络肾脏,属于膀胱;腰部支脉:向下通过臀部,进入腘窝内;后项部支脉:通过肩胛骨内缘直下,经过臀部下行,沿大腿后外侧与腰部下来的支脉会合于腘疟窝中。从此向下,出于外踝后, 第五跖骨粗隆,至小趾外侧端(至阴),与足少阴经相接...

  • 十二经脉·手太阳小肠经(共19穴之后12穴)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十二经脉·手太阳小肠经(共19穴之后12穴)(8) 小海 Xiǎohǎi[定位] 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解剖] 尺神经沟中,为尺侧腕屈肌的起始部;有尺侧上、下副动脉和副静脉以及尺返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本干。[主治] 肘臂疼痛,癫痫。[配伍] 配手三里治肘臂疼痛。[刺灸法] 直刺0.3~0.5寸。[附注] 手太阳经所入为“合”。(9) 肩贞 Jiānzhēn[定位] 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

  • 十二经脉·手太阳小肠经(共19穴之前7穴)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十二经脉·手太阳小肠经(共19穴之前7穴)1.经脉循行:起于手小指外侧端(少泽),沿手背外侧至腕部直上沿前臂外侧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出于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于大椎(督脉)向下入缺盆部联络心脏,沿食管过膈达胃,属于小肠。缺盆部支脉:沿颈部上达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颊部支脉:上行目眶下,抵于鼻旁,至目内眦(睛明)、交于足太阳膀胱经。2.主要病候: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肩臂外侧后缘痛等。3....

  • 十二经脉·手少阴心经(共9穴)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十二经脉·手少阴心经(共9穴)1.经脉循行:起于心中,出属心系(心与其他脏器相连系的部位),过膈,联络小肠。“心系”向上支脉:挟咽喉上行,连系于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心系”直行的脉:上行于肺部再向下出于腋窝部(极泉)沿上臂内侧后缘,行于手太阴和手厥阴经的后面,至掌后豌豆骨部入掌内,沿小指内侧至末端(少冲)交于手太阳小肠经。2.主要病候:心痛、咽干、口渴、目黄、胁痛、上臂内侧痛、手心发热等。3.主治概要:主治心、胸、神经病及经脉循行部位...

  • 十二经脉·足太阴脾经(共21穴之后13穴)

    (9) 阴陵泉 Yīnlíngquán[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解剖] 在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主治] 腹胀,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配伍] 配肝俞、至阳治黄疸;阴陵泉透阳陵泉治膝痛。[刺灸法] 直刺1~2寸。[附注] 足太阴经所人为“合”。(10) 血海 Xuèhǎi[定位]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

  • 奇经八脉·阴维脉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奇经八脉·阴维脉1.经脉循行:起于小腿内侧,沿大腿内侧上行到腹部,与足太阴经相合过胸部,与任脉会合于面部。2.主要病候:心痛、忧郁。3.交会腧穴:筑宾(足少阴经)、府舍、大横、腹衰(足太阴经)、期门(足厥阴经)、天突、廉泉(任脉)。搜索复制...

  • 奇经八脉·带脉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奇经八脉·带脉1.经脉循行:起于季肋部的下面,斜向下行到带脉,五枢、维道穴、横行绕身一周。2.主要病候:腹满,腰部觉冷如坐水中。3.交会腧穴:带脉、五枢、维道(足少阴经)。搜索复制...

  • 奇经八脉·冲脉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奇经八脉·冲脉1.经脉循行: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上行于脊柱之内,其外行者经气冲与足少阴经交会,沿着腹部两侧,上达咽喉,环绕口唇。 2.主要病候:腹部气逆而拘急。 3.交会腧穴:会阴、阴交(任脉)、气冲(足阳明经)、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盲俞、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足少阴经)。搜索复制...

  • 奇经八脉·任脉(共24穴之后9穴)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奇经八脉·任脉(共24穴之后9穴)(16) 中庭 Zhōngtíng[定位] 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5肋间,即胸剑结合部。[解剖] 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主治] 胸腹胀满,噎嗝,呕吐,心痛,梅核气。[配伍] 配俞府、意舍治呕吐。[刺灸法] 平刺0.3~0.5寸;可灸。(17) 膻中 Dànzhōng[定位] 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解剖] 在胸骨体上;有胸廓(乳...

第 329 页 , 共 34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