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足太阳腧穴●束骨(足太阳膀胱经输穴)

    束骨Shùgǔ(BL65)输穴【定位】第5跖趾关节的近端,赤白肉际处(图9-2-9)。【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小趾展肌→小趾对跖肌腱→小趾短屈肌。浅层布有足背外侧皮神经,足背静脉弓的属支。深层有趾足底固有神经和趾底固有动、静脉。【主治】(1)头痛,眩晕。(2)癫狂痫。(3)颈项强痛,腰腿痛。【操作】直刺0.3~0.5寸。(经络腧穴学)图9-2-9...

  • 足太阳腧穴●足通谷(足太阳膀胱经荥穴)

    足通谷Zútōnggǔ(BL66)荥穴【定位】第5跖趾关节的远端,赤白肉际处(图9-2-9)。【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小趾近节趾骨底的跖侧面。布有足背外侧皮神经,足背静脉弓的属支,趾足底固有动、静脉。【主治】(1)头痛,颈项强痛。(2)鼻衄。(3)癫狂。【操作】直刺0.2~0.3寸。(经络腧穴学)图9-2-9...

  • 足太阳腧穴●至阴(足太阳膀胱经井穴)

    至阴*Zhìyīn(BL67)井穴【定位】小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图9-2-9)。【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趾甲根。布有足背外侧皮神经的趾背神经和趾背动、静脉网。【主治】(1)胎位不正,滞产。(2)头痛,目痛,鼻塞,鼻衄。(3)足膝肿痛。【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胎位不正用灸法。【古文献摘录】《针灸聚英》:“目痛,大眦痛。”《肘后歌》:“头面之疾针至阴。”(经络腧穴学)图9-2-9...

  • 四肢关节病证推拿●四肢关节病证●腓肠肌痉挛

    腓肠肌痉挛腓肠肌痉挛又称损伤性腓肠肌炎、腓肠肌损伤等,是指小腿后侧肌群因急、慢性损伤,或受风寒湿邪侵袭,引起小腿后部肌肉痉挛、抽搐、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多见于运动员或长时间站立者。本病属中医“筋伤”范畴,有“转筋”“脚挛急”等记载。【应用解剖】腓肠肌位于小腿后面皮下,比目鱼肌表面,当以足尖站立时,可在小腿后面看到其隆起的肌腹轮廓。其有内、外两个头:外侧头起自股骨外上髁,在腘肌腱及膝关节腓侧副韧带附着点上方;内侧头较高,起自股骨内上髁。由两个头起始的肌束向下,于小腿的中部...

  • 四肢关节病证推拿●四肢关节病证●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踝关节扭伤,是指由于行走时不慎踏在不平的路面上或腾空后足跖屈落地,足部受力不均,踝关节过度内翻或外翻,致使踝关节外侧或内侧副韧带受到强大的张力作用而损伤,临床以踝部肿胀、疼痛、瘀血及关节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证。本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损伤,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尤以青壮年多见。本病属中医“筋伤”范畴。【应用解剖】踝关节由胫骨、腓骨下端与距骨滑车所构成。人体在站立、行走过程中,踝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十分重要。踝关节为屈戌关节,主要功能为负重,其运动主要限于冠状轴做...

  • 四肢关节病证推拿●四肢关节病证●踝管综合征

    踝管综合征踝管综合征为胫后神经卡压性疾病,又称跗管综合征、跖管综合征,是指胫后神经或其分支,经过内踝后面的屈肌支持带下方的骨纤维管时受压而引起的足底跖侧麻木、疼痛,压迫跖管时症状加重等为表现的一组临床症状和体征。多由于跖管内压力过大或组织过多,造成踝关节背伸或跖屈时胫后神经及其分支受压所致。本病临床上不易引起注意,常易误诊。此病好发于男性,尤其是经常运动的青壮年或者从事体力劳动者。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应用解剖】1.踝管 踝管位于内踝的后下方,是小腿后深层骨性纤维性筋膜鞘...

  • 四肢关节病证推拿●四肢关节病证●跟痛症

    跟痛症跟痛症是指跟骨下组织因急、慢性损伤引起的一种无菌性炎性病证。临床上以跟骨下肿胀、疼痛及足跟部不能着地行走为主要特征。本病包括跟骨滑囊炎、跟下脂肪垫损伤、跖筋膜炎等基础性病证。临床以骨刺引起疼痛最为多见,好发于中老年人及肥胖者,以及中长跑、跳跃、体操、篮球等运动员。本病属中医“骨痹”范畴。【应用解剖】1.跟骨 跟骨是七块跗骨中最大的一块,位于足后下部,构成踵(脚后跟)。跟骨形状不规则,近似长方形。其前部窄小,后部宽大。跟骨体后面呈卵圆形隆起,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光滑;...

  • 足少阴经络
    禾苗 2025-11-01

    足少阴经络

    一、足少阴经脉(一)经脉循行《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骨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腨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图10-1-1、图10-1-2)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之下,斜过足心,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之后,进入足跟中,上向小腿内,出腘窝内侧,上大腿内侧后缘,穿过脊柱,属于肾,络于膀胱。其主干,从肾上穿肝、膈,进入肺中,沿着喉咙,夹舌根旁。其...

  • 足少阴腧穴
    禾苗 2025-11-01

    足少阴腧穴

    本经一侧27穴,10穴分布于下肢内侧面,17穴分布于胸腹第一侧线(图10-2-1)。图10-2-1足少阴肾经穴PointsofKidneyMeridianofFoot-shaoyin 涌泉...

  • 足少阴腧穴●涌泉(足少阴肾经井穴)

    涌泉*Yǒngquán(KI1)井穴【定位】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图10-2-2)。取法:当足底第2、3趾蹼缘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的交点处。【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足底腱膜(跖腱膜)→第2趾足底总神经→第2蚓状肌。浅层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分支。深层有第2趾足底总神经和第2趾足底总动、静脉。【主治】(1)发热,心烦,惊风。(2)咽喉肿痛,咳嗽,气喘。(3)便秘,小便不利。(4)足心热,腰脊痛。【操作】直刺0.5~1寸。【古文献摘录】《肘后歌》:“顶心头痛眼不开,涌泉下...

第 265 页 , 共 34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