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阳明腧穴●上廉(别名:手上廉、强壮、手之上廉)

    上廉Shànglián(LI9)【定位】肘横纹下3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图4-2-3)。【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长伸肌腱后方→桡侧腕短伸肌→旋后肌→拇长展肌。浅层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前臂后皮神经和浅静脉。深层有桡神经深支穿旋后肌。【主治】(1)头痛。(2)腹痛,肠鸣。(3)肩臂酸痛、麻木。【操作】直刺0.5~1寸。(图4-2-3)(经络腧穴学)...

  • 手阳明腧穴●手三里

    手三里*Shǒusānlǐ(LI10)【定位】肘横纹下2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图4-2-3)。【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的前方→旋后肌。浅层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前臂后皮神经。深层有桡侧返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及桡神经深支。【主治】(1)齿痛,颊肿。(2)肘臂疼痛、不遂,肩背痛,腰痛。【操作】直刺0.8~1.2寸。【古文献摘录】《甲乙经》:“肠腹时寒,腰痛不得卧,手三里主之。”《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手臂不仁,肘挛不伸。”《通玄指要赋》:“肩背患...

  • 小儿推拿流派介绍●推拿三字经流派(李德修推拿流派)

    附 录附录一 小儿推拿流派介绍推拿流派是指在推拿操作与临床运用等方面通过世代传袭逐渐形成不同于别人的、具有自身特色和风格的群体。小儿推拿独特的治疗体系形成于明代,其标志为《小儿按摩经》《小儿推拿秘旨》《小儿推拿秘诀》3部小儿推拿专著的相继问世。以后,历代小儿推拿医家因为时间、地域、治疗风格的不同和对《小儿按摩经》的理解、发挥不同,所以对小儿推拿包括穴位、手法、操作方法也有了不同的认识和理解,逐渐形成小儿推拿的不同流派。目前国内发展比较充分、影响较大的儿科推拿流派有山东地区的推...

  • 小儿推拿流派介绍●孙重三推拿流派

    孙重三推拿流派本流派以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已故老中医孙重三为代表。孙重三20岁时拜老中医林椒圃为师,以林氏的推拿手法为基础,又钻研了《小儿推拿广意》《幼科推拿秘书》《厘正按摩要术》等专著,集众家之长于一体,结合个人的临床实践,编著有《小儿推拿疗法简编》《通俗推拿手册》等书。孙重三首先重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诊病强调闻诊和望诊;施术以按、摩、掐、揉、推、运之法最常用,搓、摇多做辅助;施术时聚精会神,把意念集中于施术部位,手法轻巧、柔和、渗透。该流派常用的穴位有70多个,并继...

  • 小儿推拿流派介绍●张汉臣推拿流派

    张汉臣推拿流派该流派以山东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已故老中医张汉臣为代表,著有《实用小儿推拿》《小儿推拿概要》等书。张汉臣根据临床应用,对推拿手法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如“术者以拇指端在选定部位向下先用缓力压之,少停再用缓力,以后慢慢将手指抬起,则称之为按。”临床常用的有按百会,该法有升提功用,治疗脱肛、慢性消化不良,效果显著,但在患儿有呕吐、恶心及痢疾有里急后重时若用此穴,能使病情加重,故需注意;按天门有发汗解表作用,如感冒高烧无汗,或身上有汗而头部无汗者,以拇指按本穴1~2次,可...

  • 小儿推拿流派介绍●海派儿科推拿

    海派儿科推拿该流派以上海地区小儿推拿名家金义成为代表。金义成对推拿发展史、历代推拿文献颇有研究,以儿科推拿见长。著有《小儿推拿》《小儿推拿图解》《海派儿科推拿图谱》等书。海派儿科推拿学术特色在于兼收并蓄,着重创新。该流派手法除了继承按、摩、掐、揉、推、运、搓、摇传统8法外,还融入了上海地区的一指禅推拿、 法推拿、内功推拿三大流派的手法,并称之为“推拿十六法”。在治法的运用上,除了传承“汗、吐、下、和、温、清、补、消”8法之外,提出了“通”法的应用,揭示推拿能使“寒热咸和”,具...

  • 手阳明腧穴●曲池(别名:鬼臣、阳泽、鬼腿、肘尖;手阳明大肠经合穴) ... ... ...

    曲池*Qūchí(LI11)合穴【定位】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图4-2-3、图4-2-4)。【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长伸肌和桡侧腕短伸肌→肱桡肌。浅层布有头静脉的属支和前臂后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桡侧返动、静脉和桡侧副动、静脉间的吻合支。【主治】(1)咽喉肿痛,齿痛,目疾。(2)瘾疹,湿疹,瘰疬。(3)热病,惊痫。(4)手臂肿痛,上肢不遂。【操作】直刺1~1.5寸。【古文献摘录】图4-2-3 图4-2-4《甲乙经》:“伤寒余热不尽。”“胸中满,耳前痛,齿痛,目...

  • 小儿推拿流派介绍●刘开运推拿流派

    刘开运推拿流派该流派以湖南地区推拿名家刘开运为代表。刘开运出身中医世家,苗汉后裔,御医后代,家族业医已三四百年,祖传中医、草医、推拿三套绝技,融汉、苗医药于一炉,独树一帜,尤擅长儿科推拿。主编《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小儿推拿学》一书。刘氏手法操作简单,临床常用的只有推、运、拿、揉、捣、掐六个常用手法。本流派有时两穴联推,如清肝经和清肺经,退六腑和清胃经,如此联推,操作者既省时又省力,又能较快的控制病情。临床上又将揉法与掐、按相结合,形成复合手法,常用形式有三种:揉中加按法、揉按法...

  • 小儿推拿文献选读●小儿按摩经(又名保婴神术按摩经)(节选) ...

    小儿推拿文献选读一、小儿按摩经(又名保婴神术按摩经)(节选)夫小儿之疾,并无七情所干,不在肝经,则在脾经;不在脾经,则在肝经。其疾多在肝、脾两脏,此要诀也。急惊风属肝木风邪有余之症,治宜清凉苦寒、泻气化痰。其候或闻木声而惊;或遇禽兽驴马之吼,以致面青口噤;或声嘶啼哭而厥,发过则容色如常,良久复作,其身热面赤,因引口鼻中气热,大便赤黄色,惺惺不睡。盖热甚则生痰,痰盛则生风,偶因惊而发耳。内服镇惊清痰之剂,外用掐揉按穴之法,无有不愈之理。至于慢惊,属脾土中气不足之症,治宜中和,用...

  • 小儿按摩经●手法歌

    手法歌心经有热作痰迷,天河水过作洪池。肝经有病儿多闷,推动脾土病即除。脾经有病食不进,推动脾土效必应。肺经受风咳嗽多,即在肺经久按摩。肾经有病小便涩,推动肾水即救得。小肠有病气来攻,板门横门推可通,用心记此精宁穴,看来危症快如风。胆经有病口作苦,好将妙法推脾土。大肠有病泄泻多,脾土大肠久搓摩。膀胱有病作淋疴,肾水八卦运天河。胃经有病呕逆多,脾土肺经推即和。三焦有病寒热魔,天河过水莫蹉跎。命门有病元气亏,脾上大肠八卦推。仙师授我真口诀,愿把婴儿寿命培。五脏六腑受病源,须凭手法推...

第 297 页 , 共 343 页